即時新聞
|
面對臺灣地區逐漸邁向「高齡少子女化」社會,各縣市國民小學新生入學人數普遍遞減,部份市區學校出現空餘教室過剩的情況,偏遠地區迷你學校之人數亦逐年萎縮,面臨整併裁撤的價值評估;為此,依2004年教育政策白皮書揭示:「深度認識台灣、走讀台灣鄉鎮,發展學校特色」之理念,為活化閒置空間,發揮校園特色價值,教育部自96至98年度規劃辦理為期三年之「推動國民中小學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計畫」。 此一計畫主要為活化校園空間,結合在地之特色自然資源與人文環境,依據各校特殊條件,規劃出系列性的本位課程活動,以延展學校的教育功能,尋找偏遠學校的存在價值與新生命力,另一方面透過示範案例的整合來逐步推展至全國各偏遠迷你小學。自96年實施以來,總計有736校次送件參加評比,經評審核定補助317個方案,每案給予30萬~80萬元之補助款,總金額1億5仟萬元。 各獲獎學校結合地區性特色環境,產業文化、山川景觀、自然生態、人文遺產等資源,提供優質化、多元化、豐富化的課程發展素材,逐步發展出學校特色。為充分顯現台灣每個角落蘊藏著豐富的故事,各縣市特色遊學對於「文化學習與表達」之成效功能頗為彰顯,每年均有數萬名學生前往「特色學校」參訪遊學,包含日本、新加坡、海外之交流參訪等。此外,教育部也推出在地遊學專書,集結各縣市規劃出100條路線,展現台灣各個角落所提供的寬廣舞台,以大自然為學習教室與走動學習的方式,藉著學校的駐點與特色,讓孩子們透過不同的體驗,深刻認識台灣的歷史文化、環境生態、風土民情及特色產業。 教育部表示本次核定之各校所提的計畫內容,均充分展現其學校的特有性質、優質的規劃及學校如何透過現有經營型態的改變與地方資源的結合,建立自主運作且永續經營之模式;茲列舉連續三年榮獲特優獎的五所特色學校案例概述如下: 1.臺北縣屈尺國小--「新店溪水岸空間-溼地美學」,學校除了積極打造校內二樓的閒置教室,成為「廣興社區藝文中心」,同時結合了社區資源,規劃「廣興溼地溪流藝術課程」,並配合水岸教學,建置創意閱讀與住宿空間,推動「廣興特色遊學」。馬英九總統曾經親訪Long stay,也有從日本、大陸、新加坡等地學校前來參訪。 為持續扶助各縣市之偏遠小校,結合地方特色資源,發展學校特色課程,教育部今年亦針對曾在96~98三年內曾獲得累計兩次優等以上之學校,辦理選拔全國十大經典特色學校,作為國內特色示範學校,提供辦理觀摩、論壇、參訪之代表範例,以持續擴大其效益,並期望達成特色學校永續經營的目標。 *相關訊息歡迎民眾可至全國中小學特色學校資訊網(http://163.20.79.146/)網站瀏覽。 |